首页 > 辽警新闻 > 正文
辽警新闻

赓续雷锋精神 奋斗成就梦想 大连市雷锋联盟学校“以美育浸润雷锋精神”春季开学第一课暨全市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在我院成功举行

   
    为上好开学第一课,充分发挥雷锋联盟学校文化资源优势,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以美育浸润雷锋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聚新时代奋进的强大力量,3月4日上午10时,在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赓续雷锋精神 奋斗成就梦想—大连市雷锋联盟学校‘以美育浸润雷锋精神’春季开学第一课暨全市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启动仪式”在辽宁警察学院雷锋文化广场举行。活动由中共大连市委教育工委、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大连教育学院主办,大连市雷锋联盟学校承办。学院党委书记史建新及院领导班子成员,中共大连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委员杨杰,大连市委宣传部青少年工作处处长李沃沙,大连市各区市县(先导区)分管领导,市教育局局属学校党组织书记,大连市雷锋联盟学校(辽宁警察学院、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大连市综合高级中学、普兰店区第三十七中学、高新区中心小学、甘井子区实验幼儿园)师生代表、学雷锋优秀毕业生代表共计10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雷锋部队退役军人学雷锋联合会副会长、沈阳警备区原司令员、沈阳市委原常委赵恒志,联合会秘书长李兆军,联合会顾问、雷锋文化学者、国家一级作家华东方,联合会顾问、雷锋同志的连队司务长蔡云受邀参加仪式,仪式由大连市教育局中小学党建处处长孙军主持。
    在启动仪式上,孙军宣布仪式正式开始,全体人员齐声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华东方解读新时代雷锋精神,蔡云致辞并赠送了他与雷锋的合影照片,讲述了雷锋故事,史建新代表学院党委致辞,随后进行了开学第一课《如果你是一滴水》,杨杰代表中共大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作总结讲话并宣布2024年全市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正式启动。
    华东方高度评价雷锋联盟学校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学雷锋体系的重要意义,细致解读新时代雷锋精神,并号召青少年时刻践行雷锋精神,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让雷锋精神永放光芒,让校园处处盛开雷锋之花。
    蔡云深情回忆陪同雷锋同志作报告、参加入党支部会议等一起工作生活的深厚战友情谊,并现场展示“革命永远长青”老照片,激励新时代的青少年要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学习雷锋同志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艰苦奋斗的“节约精神”、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前进,雷锋故事常讲,雷锋歌曲常唱,雷锋式青少年茁壮成长。
    史建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发扬,要求在新征程上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作为大连市雷锋联盟学校中的一员,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及市委、市委教育工委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大连市社科联雷锋精神传承与践行研究基地和学院资源优势,进一步创新内容、形式和载体,不断健全长效机制,广播雷锋精神的种子,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使学雷锋活动常抓不懈、常学常新,让学雷锋在全院师生中蔚然成风,让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为更好服务辽宁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深入推进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凝聚强大力量。
    开学第一课《如果你是一滴水》采取鲜活生动的教学模式,创新美育载体重读雷锋日记、重温雷锋成长经历,让青少年真切感受到雷锋精神在校园中的强大生命力,切实增强了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永做雷锋精神传人的自豪感、使命感。尤其是4名学生动情演唱的《如果你是一滴水》,大中小幼教师代表深情讲述的雷锋成长经历和时代内涵,大中小幼学生代表大声朗读的雷锋日记,学院雷锋合唱团激情演唱的《像雷锋那样》《接过雷锋的枪》,以及全场师生共同唱响的《学习雷锋好榜样》和齐声高喊的“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谱写强国建设的华彩乐章”,把仪式活动推向了高潮,现场氛围格外热烈、充满青春激情。
    杨杰在讲话中指出,这次活动以“美育浸润”小切口生动阐释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丰富内涵,将“审美”和“育魂”相融合,把弘扬雷锋精神有机融入到立德树人全过程,进一步彰显了辽宁作为“雷锋精神发祥地”的底蕴底色,对全市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同时还强调,要强化思想引领,让雷锋精神成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精神力量;强化价值导向,将雷锋精神全面融入“三全育人”格局和“大思政”体系;强化实践要求,促进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强化组织领导,增强教育系统学雷锋活动实效,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大连当好东北振兴“跳高队”、新时代“辽沈战役”急先锋贡献教育智慧和力量!

                                                      (宣传教育处 学生工作处 供稿)